7月23日19时30分,首档大型探索性互动讲座节目《未来建筑师》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上周播出的节目中,世界著名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新晋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搜狗CEO王小川担任演讲嘉宾,以“问未来”为主题,探寻未来问过去,谈未来。 作为首次来华电视节目,尤瓦尔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三大挑战”的话题,并提出“人类正在学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和改造生活。未来或者出现‘超级人类’”等大胆想法。 节目播出后,这家科技巨头受到媒体青睐,瞬间成为“流量收割机”。
新兴历史学家尤瓦尔大胆地描绘了未来
“自然选择”法则会被改写吗? “超级人类”会走出科幻电影,进入人类世界吗? !
“我们距离发展‘人工智能’还很遥远。我们所说的‘黑科技’,即人工智能或生物工程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危险不是人与机器的冲突,而是人类与机器的冲突。”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冲突。这是世界上的人们所犯的错误,或者是在使用这些新技术时所犯的错误。” ——从探索“自然选择”这一亿万年未曾改变的生存法则,到“未来几十年可能发生的变化”;尤瓦尔教授大胆提出“全球合作,他在第一次演讲中表示,进入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三大明确挑战是“如何防止战争重现”、“如何防止环境恶化”和“如何保护环境”。正确看待和运用‘黑科技’”,他认为,作为人类利用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我们正在试图用智能设计代替自然选择来定义生命进化的基本规律,我们也在学习如何设计和利用用我们自己的意志制造生命;当你拥有这种人类的力量时,很可能通过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将经济不平等转变为生物不平等,并创造出更高一类的超人类。 “超级人类”可能会从科幻电影走进人类现实。 对于网友提出的“未来我们应该教孩子什么技能?”的问题,尤瓦尔说,“我们之所以不教孩子2040年或2050年就业的技能,是因为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古至今能传授的一定是适合当下生存的技能。”
除了顶级大师的精彩演讲,本期搜狗CEO还与尤瓦尔作为演讲嘉宾展开了一场“脑力游戏”。 互动中超级人类科技,王小川坦言,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人与机器之间可能会出现一种“互动”的状态。 人类不断前进,机器也需要不断适应人类。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智力和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极客少年”尤瓦尔首次亮相中国电视,瞬间成为“流量收割机”
网友们纷纷在空中感慨: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在中国定居吗? !
作为他在中国的首秀电视节目,尤瓦尔教授震撼的现场演讲和对未来的大胆设想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为他赢得了无数“粉丝”。 节目一经播出,就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黑科技”热潮。 “尤瓦尔”、“人工智能”、“人类的未来”等关键词出现在各大搜索榜单,多家专业级媒体立即关注并评论该节目,称赞其为“一股清流”。激发人们对人类未来的讨论,开辟了知识综艺的新门类,开创了综艺史上的一场知识革命。 同样,也体现了央视作为领先媒体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全面思考。” 在网友眼中,尤瓦尔教授此次中国之行成功电视首秀,不仅是“科技迷”们的福音,也是国内“单一观看菜单”的一次新尝试和突破,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好奇心。创造力,也激发人们探索和展望未来的勇气和兴趣。 网友惊呼:“这是我听过最激动人心的关于未来世界的演讲!” 以及“尤瓦尔教授不愧是科技界的大明星,他的演讲真是震撼人心!”。 除了“翻粉”之外,还有网友远远地向尤瓦尔教授喊话:“你愿意来中国定居吗?!我们希望有机会在节目中听到你更多的声音!”还有网友表示,他说读完本期《未来建筑师》后,想从头再读一遍《人类简史》。
不仅有“意义”,还有“意义”
用“思想的力量”打造多元化“观影菜单”
科学技术是国力之基,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强国之路。科技兴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与此同时,人类也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充满着越来越多的未知。 作为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央视财经频道不断凝聚思想力量,敢为人先,引领中国观众的收视品味。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齐祝全先生讲述了他对这个节目的愿景和看法。 曾培炎说,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必要,也是由科技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变化趋势所决定的; 即三个“从未”:未来与现实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从未如此巨大; 人类对未来的忧虑从未如此迫切。 《未来建筑师》制片人杨晓慧女士表示,希望除了娱乐类节目之外,还有这样一档前沿、未来的对话类节目; 让这些一流的音箱和前所未有的黑科技,打开你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大门。
作为一档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个性化演讲节目,《未来建筑师》不仅赶上了当地的氛围,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 作为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宣传的主阵地,央视制片人坚持以传播好党的声音、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行动为己任。 经过一年半的匠心、苦心的努力,《未来建筑师》第一期终于不负众望,获得巨大成功。
重量级嘉宾上台分享,前沿科技的介绍,充满科技感的视觉享受……更多精彩,尽在CCTV-2《未来建筑师》每周日19:30。
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发达国家争夺的重要“制高点”,对支撑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加快超级计算机研发、推广超级计算机应用,对于我国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0年来,我国超级计算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随到本土领先、从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到实现自主可控的艰难发展过程。
勇于突破封锁,我国超算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多年来,中美日等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表示,我国一代代超算人成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奇迹”。 截至目前,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等国产超级计算机已在国际超级计算机竞赛中获得10项世界第一。
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光文的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第一台超级计算机问世后,国际上对超级计算机的需求激增。 发达国家通过在重点工业领域运用超级计算机,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 当时美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对中国全面封锁。
当时,由于我国没有高性能计算机,一些石油和矿产数据必须通过飞机发送到国外进行处理,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受到人为控制。
当时,我国向一个发达国家提出进口一台性能不是很高的超级计算机,但对方回答说:必须为这台机器建立一个六面不透明的“安全区”,这样它才能进入“安全区”。安全区”他们只能是巴黎协调组织的工作人员。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超级计算机?因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超级人类科技,离不开超级计算机!” 杨光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超级计算机是由大量的计算节点组成,每个计算节点又由多个CPU(中央处理器)组成。 由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的计算节点组成。 此外,整个系统还包括大型存储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冷却系统。 因此,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在超级计算机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走在世界前列并不容易。
然而,我国的科研人员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当时,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打造中国自己的超级计算机,让其在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
从1978年到1983年的五年间,承担这项任务的研发团队日夜奋战,解决了无数基础理论、技术和制造工艺问题,攻克了数百项关键技术。 他克服困难,创造性地提出“双矢量阵列”结构并完成总体设计,提前一年研制成功“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1983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银河一号”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系统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性能指标。 整机稳定可靠,资金仅使用原计划的1倍。 /5。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设计和研发亿级超级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面向国家需求,实现真正安全自主可控
“自2002年以来,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超级计算已达到安全、自主、可控的水平。”杨光文说。
近10年来,我国以自主可控超级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从软件和应用角度重新梳理超级计算机研发工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高性能计算”重点项目,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开发方面提供布局支撑。 其中,“神威·太湖之光”研制是国家重点单位开展的重大科研任务。
2013年4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提出在无锡市建设10亿兆亿级超级计算中心,并得到科技部支持; 2014年3月5日,科技部同意“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服务环境”(二期)”重大专项立项;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已完成。
用相关专家的话说,随着“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神威26010”处理器等标志性成果的出现,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长期无“芯”的局面被打破,奠定了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无“核”的局面。奠定了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平台技术基础。
记者了解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40个计算柜和8个网络柜组成。 每个计算柜包含4个超级节点,由32个计算插件组成。 每个插件由4块计算节点板组成。 一块计算节点板包含两颗“神威26010”高性能处理器。
“一个机柜有1024个处理器,‘神威·太湖之光’总共有40960个处理器。” 杨光文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神威·太湖之光”也是我国第一台完全采用国产处理器打造的超级计算机。 迄今为止,它已经以每秒9300亿次浮点运算的速度连续四次获得全球超级计算机竞赛冠军。 其中,2016年11月,“神威·太湖之光”凭借较大的运算速度优势,再次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基于该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应用项目荣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成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发展的里程碑式成就。
“把基于自主可控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应用推向世界之巅,做强国产软件,是我们超算人的追求和梦想。”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研发中心主任甘霖表示。 。
比拼应用层面,让大机器发挥大作用
“超级计算机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工程和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浩欢表示,衡量一台超级计算机的价值,不仅要看计算速度,更要看应用水平。
“曾经,比拼谁的超级计算机‘跑’得更快是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进行的。但是,现在大家都在比拼超级计算机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这已经成为一个关键。”今天的比赛重点。” 杨光文说道。
那么,如何让大机器发挥出巨大威力呢?
在杨光文看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运维,而运维的目的就是用好这台超级计算机。
七年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科研团队不负众望,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基于“神威”的成果频频并行应用。太湖之光”系统。 其中,利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每秒10亿次的超强算力,开发了一系列涉及气候模拟、地震模拟、工业模拟、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国产应用软件,助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和工程创新展示了国产超级计算机软硬件结合的巨大潜力。
2017年11月17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中国科研团队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再次荣获“戈登·贝尔”奖。 利用神威·太湖之光强大的计算能力,团队成功设计并实现了高度可扩展的非线性地震模拟工具。 该工具首次实现了对唐山地震发生过程的高分辨率、精确模拟,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唐山地震的影响,对未来的地震防治和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此外,杨光文表示,超级计算机还可以服务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 “现在很多IT企业的技术带头人都来找我们,主要是因为我们开发了大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并行软件,开发了深度学习平台。目前我们基于超级计算机开发的深度学习应用包括围棋、语音识别、医学图像识别、遥感图像分类、地震波余震特征识别、大规模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模型高精度重建等。” 杨光文说道。
杨光文告诉记者,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系统目前运行稳定,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机器利用率已超过50%,大型解题任务超过200个已完成百万级核心,涉及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撑了国家科研和产业创新。
这些重要应用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证明“神威·太湖之光”能够支持具有战略需求的挑战性应用,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目前,中心拥有国内外特聘专家30余名,专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气象气候、生物基因、海洋物理、力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此外,中心还承担清华大学每年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任务。
杨光文表示,未来,我国科研团队将继续围绕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为基础,进一步解决气候、环境、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生命、材料和制造领域,研究高性能计算核心技术,提高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培养高性能计算人才,为我国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